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七篇 权宦 (第7/10页)
到处逛。。。只怕今日小雷他们就要开始抓人了。。。这个年。。。都别想好过了。。。” 第八十三章 三雄是活生生把玉城背回来的——过了这辈子最险的一道难关,赢了这辈子最大的一个赌局,玉城心里算是彻底松了一口大气!高兴还在其次,主要是彻底放下了心防,紧绷了一个月的弦儿松了下来,这年夜饭的酒便轻易的上了头。 一个月不见两位少爷,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,几位家人连带老包管家都在宅子里守着,终于在除夕夜盼回来了二位,虽说样子寒酸了一点、狼狈了一点,但所幸人平安、家无恙! 三雄替玉城擦了脸,换了衣服,一杯浓茶下肚,玉城的酒也醒了大半。 包管家连带家人们一一过来磕头拜年,玉城大把压岁银子撒了出去,扬眉吐气、皆大欢喜。 子时将近,北京城炸了! 炮仗声起初只是零星的“噼啪”声,像豆荚在灶膛里爆开。待到亥时三刻,整个北京城便如同滚了油的锅,噼里啪啦炸得地皮都在颤。 穷人家的二踢脚窜上夜空,在夜幕里撕开一道红痕。富贵人家放的烟火匣子喷出金蛇,在半空绽成满树梨花,晃得守岁孩童们拍手尖叫。碎纸屑混着雪片子簌簌落下,粘在巡更老卒的破毡帽上,像沾了一头腥红的花瓣。 子时的钟声从承天门传来,足足一百零八响,响应的是佛教“百八钟”的传统,宣告新岁的到来。 这一夜的北京城啊——有人放炮仗贺新岁,有人听炮响如听丧钟。 在连绵不绝的钟声中,三雄终于完了第一轮的床榻之战,筋疲力尽、大汗淋漓,仿佛整个人都被玉城吸干了一般。 玉城满面绯红,意犹未尽地依偎着三雄,心满意足地喃喃道:“咱们的好日子要来喽!” 三雄抹了抹被玉城连咬带吸的泛肿的嘴唇,看看有没有血,怕怕地说道:“你的好日子倒是来了,我可就惨了。。。” 玉城才懒得理三雄的抱怨,手上就是握着三雄的卵蛋不撒开,轻轻地念叨着:“等明日给老祖宗拜了年,咱们回西安一趟吧。。。看看我爹,还有你的老婆孩子们。。。” 说到那个“们”字,还故意加强了语气,手上也狠狠地捏了一下。 三雄痛的咧了下嘴,摩挲着玉城的肩膀,慢悠悠地说道:“不敢想我都是当爹的人了。。。” “你还好意思说当爹呢!连名字都是我爹帮你取的,大的叫守一,小的叫灵素,多好听!又响亮!” 三雄皱了皱眉头,嘟囔道:“听着倒是像道士、道姑的名字。。。” 玉城切了一声,“你要是嫌不好,自己改,还来得及。。。” “切!我大字都不识几个。。。” 玉城哼了一声,催道:“你还行不行了?赶紧的。。。我都还没射呢。。。” 三雄的卵蛋都已经被抽空了一般,被紧紧地握在玉城手里,想逃也逃不掉,央求道:“你让我再歇歇。。。我又不是铁打的。。。没你爹那本事。。。要不你cao我吧。。。” 玉城哼了一声,没用的东西! 燕赵之地,自古苦寒,有古书称“其地北风卷地,冰封千里”。 正阳门大街上,雪粒子掺着沙尘,冰刀子般往人脸上剐。卖炭翁的独轮车陷在雪窝里,筐中银骨炭蒙了层雪壳,倒像黑坟堆上盖了孝布。偶有轿子经过,轿帘缝里漏出丝缕白汽——那是贵人怀里的手炉在苟延残喘。 此刻,城外乱葬岗的雪幕中忽远忽近惊起几只寒鸦,城内贵人府里的地龙却烧得正旺——青砖地下,精铜火龙,炭火由西域石炭混入沉香木,无烟无味,烘得地面微烫。 屋内熏的是用岭南未开梅蕊、暹罗龙脑、波斯玫瑰露合成的“玉楼春”,甜而不腻,宛如春和景明的百花园。 熏香催汗,地龙炙足。 张公公依然穿着家常的半旧棉布睡袍,喝了口腊月梅花雪水煎煮的绍兴日铸岭御贡芽茶,雅称“雪水云绿”,案几上摆放着两盘点心:糟香白玉卷和梅干菜酥塔。 玉城进了门,直接跪倒在地,连磕了三个响头,“恭祝老祖宗福寿安康、平安喜乐,九千岁九千岁九千岁!” 张公公用手指拈了一条糟香白玉卷——那是用鉴湖糯米舂成薄皮,裹入酒糟腌渍的太湖银鱼糜,蒸熟后切片如雪玉,浅尝一口,略品了一下就放下了,给了二字点评:“匠气!” 眼见着玉城磕完了头还不起身,仍低着头在那等着,皱着眉道: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